数据流通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成为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此,数据流通成为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如何平衡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构建可信的数据流通平台,释放数据要素最大价值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目标。
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围绕全球数据要素流通,与多方展开合作,开展包括IPv6、数据空间等在内的多项数据流通技术研究和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完善“技术+规则+管理”三轮驱动的落地机制,为解决数据高效有序流动和数据安全管理提供新方法。
案例:科研科创数据跨域协作共享实践
面对科研主体不愿、不会、不敢共享数据的问题,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牵头,联合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6所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利用IPv6、数据空间、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等技术,保障了各主体数据所有权的同时还基于IPv6 构建了灵活安全高效的逻辑数据专网,建立了全球首个科研科创数据空间。
该空间利用基础设施提供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基于IPv6 提供数据管控和流通能力,数据空间提供数据交换和数据所有权能力。以身份认证、数据使用控制策略、数据发布与检索数据合规及日志审计等提供数据交换共享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力。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安全策略,让数据在提供方和使用方交换过程中,按照对应策略的约束使用数据。在数据安全方面,采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等提供的基础网络服务及云资源服务,涉及的数据空间设备包括连接器、数据空间公共服务能力平台等通过核心技术自研等方式开展。
科研科创数据空间构建实现了京粤港澳多所科研机构的数据流通共享,并连接欧洲佛劳恩霍夫研究院科研数据空间,成为科研数据跨域协作共享的成功探索。该实践技术方案已支撑相关项目获得国家首张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证书,全面提升了京粤港澳科研科创协作效率,并在生物健康、大模型训练等领域拓展应用。